VIEW

保持不断的探索与研究

慧眼看世界,在前进的路上不断追求创新!

Keep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

央视点赞三亚会“喝水”的道路,大雨来临不内

点击:发表时间2016-12-15 00:01:54

7月30日17点28分,央视新闻频道《新闻直播间》栏目以《海南三亚:“海绵”吸水 大雨来临不内涝》为题,报道三亚“海绵城市”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见成效,点赞三亚“双修”“双城”成果显著。

 

报道中,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介绍,近日,今年第三号台风“银河”在海南岛登陆,三亚一度开启了大风大雨的模式,但市民们却发现,往年最容易积水的几条主干道路面和平时相差无几,出行很顺畅,而这个变化就是得益于“海绵城市”建设。视频中,记者走在大雨过后的凤凰路,天上还下着小雨,但是路面中央却没有出现任何积水,就连地势比较低的道路两旁积水也较少。市民也表示,去年的凤凰路积水问题比较严重,但现在好很多,积水问题大大减小。

 

背景提示中介绍,“一年多前的凤凰路还是逢雨就积水的场景,凤凰路的变化源自2015年三亚市启动了‘海绵城市’建设,率先对凤凰路、迎宾路、榆亚路三条主干道升级改造,在地下埋设了蓄水模块。在(蓄水模块)完成建设后,雨水通过地砖渗透和植草沟引流最终流到地下蓄水池里,环环相扣的引流系统让道路变成了会吸水的‘海绵路’,而道路外侧的内涝也通过増植林木得到缓解。同时,三亚市还对地下管网进行升级,新增大口径雨管将雨水统一收集排入内河,还在易发生内涝地区安排工作人员重点排查,真正解决了积水难排的问题。”据项目建设方介绍,蓄水模块埋在地底下,长度是26米,设计蓄水吨位是167吨,主要是用来收集雨水,用来绿化灌溉。

 

“海绵城市”既是一个新概念,也是一个一直以来都有的概念。顾名思义,“海绵城市”就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,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、存蓄、渗透、净化雨水,补充地下水,调节水循环;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,并加以利用,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“自然”,不用以前下水道等“灰色设施”。

 

构建“海绵城市”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,“海绵城市”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,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。调蓄设施又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、园林、景观水体相结合,“净增成本”比较低,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,特别是在台风多发季节,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。“海绵城市”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、道路、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、蓄渗和缓释作用,有效缓解城市内涝,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,节约水资源,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。“海绵城市”让城市像海绵一样“呼吸”,建设“海绵城市”能让三亚这个海滨旅游城市更具生态魅力。

 

 

关键词:
延伸阅读:
你觉得这篇文章:
收藏到个人中心
唯艺互动-专注高端网站设计

海口天蓝会展

做不一样的创意产品,为企业创造价值

专注互联网技术服务

联络

QQ联系:179039651

邮箱:1005024052@qq.com

互动留言

海口天蓝会展

抱歉!好像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了
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,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E浏览器,或选择其它推荐浏览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