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山游记作文

【推荐】黄山游记作文4篇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说到作文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,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,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。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山游记作文4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黄山游记作文 篇1
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。假日里,妈妈带我去黄山,走进黄山,我就沉醉于其中,领略到黄山的美。黄山以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闻名于世。奇松破石而出,无石不松、无松不奇。在玉屏左侧的悬崖峭壁边上长着一棵松树,它的一侧树枝伸出,好象在欢迎参观的客人,这就是著名的迎客松。悬崖峭壁上还有许多松树:凤凰松、竖琴松、麒麟松、连理松、送客松……,说也说不完,还有漫山遍野普通的无名松把黄山扮得妙不可言,难怪古人说:“黄山之美始于松。”
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在黄山留下的杰作,那些千奇百怪的石头环绕着我们,有人指路、仙桃石、猴子观海……,惟妙惟肖。当太阳升起,山峰上的几块巨石,就变成了金光闪闪的雄鸡,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,不用说,这就是著名的“金鸡叫天都”了。黄山怪石似人、似物,形态逼真、妙趣横生。我看了这些怪石,心中不禁想:究竟黄山的怪石是自然形成的,还是人工制造的呢?
黄山云海浩浩荡荡、聚散突奔、烟波淼淼,温泉终年喷涌、晶莹清澈。
黄山啊,你的景色让我陶醉!
黄山游记作文 篇2
身处黄山,你就不得不佩服造物主。而据说,西海大峡谷乃是黄山的精华所在。
饱览沿途风光,“西海大峡谷北入口”几个字刻在了路边石上。有些体力不支的我精神一振。它被层层树木环绕,周围一片绿意。此时,我早也习惯了黄山的感觉。
踏入大峡谷,清爽的感觉瞬间淹没了我。我进入一个天然的大石洞,不时有水滴从头顶滴下。我欢呼着去接水,凉丝丝的,直入心里。洞里的岩石似乎是能工巧匠的得意之作,凭借两头的微光,石壁宛如一张张人脸,有的瞪大眼,有的笑呵呵,有的慈眉善目,有的`凶神恶煞。地上湿漉漉的,不时有水声。前面越来越亮,不一会儿,我们便出了洞。我的两条腿儿有些僵硬,似乎对接下来的旅途有些恐惧。
洞外一片明朗,台阶笔直地朝下,望下去,丝毫没有到头的样子,拐了个弯,绕山而行,下面深不可测。我稍稍定了定神,便走了下去。台阶窄窄的,一边是山峰,另一边,栏杆外面,便是峡谷。我不敢往下看,也不愿抬头。战战兢兢地走着每一步。漫长的石阶,就只有我们一行人。云雾不肯飘走,于是,一切皆没入云烟。世界是纯白的,纯得我都不想打破。虽然,我们损失了沿途的风景,但在云雾中行走,却别有一番情趣。
走走停停之中,我早已筋疲力尽,却兴致盎然。一边期待着更好的美景,一边努力的劝说着腿。
石阶似乎无穷无尽,我有些着急,更多的是兴奋。云雾时聚时散,对面的山也时露时现。回头远顾,我们是绕着山行啊!已经绕过了大半山,前方已有座休息亭,稍作歇息,我们便继续旅程。
西海大峡谷真是名副其实,开头处,便如此美妙,我尽情享受其中。
黄山游记作文 篇3
在山顶用餐,对比出在山下吃得有多好:小戴夫人自制的白斩鸡,酥脆豆瓣,当地野菜马兰头,鸭板菜,徽菜中特有的臭桂鱼。
山顶上无法享用到这些美味了。
休息一宿之后,大家发现,小腿大腿和膝关节都有些不听使唤了,按照计划还得走一天山路呢。昨天的西海大峡谷全程穿越将近5个小时,有些透支额体力哦。
早饭后先去步仙桥—一座小小拱桥在两座峭壁之间悬空而架,桥下是万丈深渊,它将西海景区和天海、白云景区连接在一起,作为绕谷路线地标,是很多爱冒险的游客必到之处。
那段路可能用了40-50分钟,平坦路段很少,要么上,要么下,把人折腾得浑身湿透,遇到凉风再吹干。小戴和黄老师先后放弃去目的地,留在半途给我们看行李,我差点也想放弃了。
记得有段路几乎垂直而下,可看见前面三峰的山腰,两座小桥穿洞相连,最绝的是第三石峰是一小平台,一巨大石头狮子屹立悬崖边。过了桥到这三面临海的峰顶平台上,我们遇到一个森林防火警察,便坐下来喝茶顺便聊天,警察说他住在半山腰,每天都上来一趟(单程1小时不到),一个月才下山回家一次,他已经习惯了,待遇是每月3千多,在当地算可以。说话间孩子发现上空出现巨大蛋形云,他也掏出手机拍起来。
临近中午我们去迎客松的一路上游客特别多,百步云梯上远看全是人——百步云梯在莲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。离“莲梗”不远处有两块巨石,一形如龟,一形如蛇,两石平行。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窄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,从对面鳌鱼洞观看,窄道下临深渊,象靠在峭壁上的长梯,有云雾缭绕,十分险要。
附近的流动厕所很臭,丫头憋不住去上了一下,出来就干呕不止。
天都峰正实行封山,莲花峰照常开放,可是我们都爬不动了,只能从下面的幸福大道通过——莲花峰海拔1860米,我们已经多次远观她的美丽姿容:似一朵即将盛开的莲花,爬莲花峰的游人形容就像在莲梗上数莲瓣,到达峰顶有香沙井,可一览众山小,是鸟瞰黄山壮丽全景的理想之地。我们对着她望洋兴叹——来了也攀不了,全都败兵残将啦。另外我很纳闷:这里大多山峰都是硬线条,刀削一般,为什么莲花峰独显出弧线的柔美,巨型鹅卵石堆砌一般,难道风雨的侵蚀有啥不一样吗?
到达迎客松时一看全是游客,我们打消了在此用餐的念头。同事赵问:“这大名鼎鼎的迎客松在黄山不是到处都是吗?有什么稀奇呀?”我也不知其所以然,黄山松一般都是在向阳面长出平行枝干犹如迎接客人的手臂一般,沿途更见过二连体,三连体甚至四连体的奇松,这两颗迎客松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独特之处。倒是石壁上朱德元帅的题字“风景如画”让我有些意外,印象中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元帅书法其实不坏啊。
因人多体乏我们决定不按计划玩到傍晚下山了,提前就在迎客松下面的玉屏索道下山。
缆车内我们观赏到前山的全景,也算是劳累后的快乐。
黄山游记作文 篇4
20xx年仲秋之月,我们一家畅游了素有“天下第一奇山”之美誉的黄山。
人们都说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。”我今日一看,果然如此。坐在缆车里向外望去,连绵起伏的山峦,郁郁葱葱的山谷,陡峭的岩壁,全都笼罩在云海之中,犹如在仙境一般,让人沉醉其中。
没几分钟,我们就到了半山腰。往四周望去,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近在咫尺。看!一座座山峦玲珑俊秀,姿态万千:有的像犀牛,有的像功夫熊猫,还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……我兴奋极了,蹦来跳去,有时还会因为一棵树开怀大笑。
欣赏完半山腰的风景,我们开始爬山了,目标就是“光明顶”。刚开始,我们都兴致十足,活力四射。可走了不到半小时,我就感到这台阶怎么这么走啊。尽管拄着登山杖,我还是觉得“摇摇欲坠”。虽然很累,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。一路上,我们一步步艰难地往上爬,实在走不动了,就歇一会儿、吃点东西后,继续爬。经过三个小时的跋涉,我们终于到达了黄山的最高峰-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。光明顶果然名不虚传。这里平坦而宽阔,将黄山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。站在这里,呼吸着新鲜空气,欣赏着美丽景色,真是一种享受。站在岩石高处,我忍不住向远处呼喊:“黄山真美啊!”
下山时,云雾飘了过来。黄山的云雾真白啊,白得就像是一个轻纱,披在山头;又犹如白雪皑皑的雪花,那么晶莹剔透。我追着它们,可总也抓不住。云雾在山谷中翻腾着,铺天盖地地扑来,似海又不是海,如烟却也不是烟。放眼望去,一片烟雾缭绕,白茫茫的一片,云雾缠绕着山峰,填满了洼谷,形成了波澜壮丽的云海。
看!这儿有一座山峰,似一位僧人正盘腿坐着,看着雾沉思中。这就是“老僧入定”。它旁边还有“妙笔生花”呢!我找了半天,才发现藏在“笔架”中的“毛笔”,“笔架”是绵延起伏的山峦,“毛笔”是一座较细的山峰,而“花”则是一棵独自立在“毛笔”上的松树,形状极像一朵怒放的花朵。山与松的巧妙结合,构成了这一奇观。“猴子观海”更有趣了,只见一只神似猴子猴子的小石头,蹲在凸出的山顶上,弯着身子,似乎也在观赏黄山的美丽云海,久久不能自拔。
瞧!那棵威武雄壮的黑虎松,正以疾如雷电的速度飞奔着,那灵敏的脚步和身上隆起的肌肉,尽显百兽之王的尊严。再看那长在岩壁上小巧可爱的雨伞松,像极了我带的雨伞呢!这里还有十大名松之冠--“迎客松”,千年古松破石而出,如好客的主人,伸手迎接着八方来客,姿态优美。
黄山,如同一副山水画,若不是身临其境,还以为真的在画中。她的美让人痴迷,它的多姿多彩令人流连忘返。黄山,我爱你!以后,我还要再来欣赏黄山的风姿。







文档为doc格式